2014年09月27日 已被阅读次
中国制造业“四不强” 应该向德国学什么?
海博 --专注于精密导电塑料电位器。
中国制造业一直以低劳动成本做大做强,但是随着国内靠动力成本的一再上升,这个优势也在逐渐丧失中。失去王牌的中国制造业应该走向何方?德国制造业的成功案例可以成为中国效仿的对象。
中国制造业“四不强”
中国的企业竞争力到底在何方?到现在就像雾霾中的城市,仍然看不清方向。美国副总统拜登参加军校毕业典礼时:“我敢说,你们说不出任何一项创新项目、创新变革以及创新产品是来自中国”,这句话尽管有些过激,但是也有它的客观性,我们热闹的互联网、电商、互联网金融、渠道变革、管理理论手法,这些哪一个不是在模仿抄袭西方。可以总结出,中国制造业存在“四不强”:基础材料、基础零部件、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不强。
由于资源和土地的限制,中国无法发展像美国那样的高能耗模式,而稳扎稳打、鉴定务实的德国模式成为中国最好的学习榜样。
德国制造业曾经也是“臭名昭著”,英国甚至要在商品上贴上“德国制造”以区别德国产品和本国产品,德国制造一度成为低质量、坏口碑的代表。但是,德国制造“知耻而后勇”,从此以后严抓产品质量,追求精益求精,对产品有着近乎完美的执着,造就了今天德国制造响当当的牌子。如今,德国制造已经成为以高质量、高品质、高精细度而行走世界的一张名片。
中国向德国学什么?
只有认清自己的不足和缺陷,才会找准自己的地位,中国制造业亦如是。要像德国制造业那样“知耻而后勇”,勇于学习先进者的优势,中国制造业才能取得发展。沉浸于臆想战斗的人,睁开眼睛后会认清楚一件事,德国是中国制造业的老师。百年前是,百年后的现在,依然是。
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,中国制造业需要专利与技术,如中国精密机床、机器人核心零部件,主要来自于德国、日本、以色列等国,中国沿海数百年升级的精密制造型企业处于残酷的竞争之中,这些企业需要技术解脱专利瓶颈。超越实用层面,观念的变迁更加重要。德国与美国相对自由的市场不同,政府在市场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,德国政府对市场有着严格的监督。
建立严谨的金融、教育等基础制度,发展理性经济。德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,与大量中小银行银行、增信金融机构的存在得到解决。在机构上,除德意志银行等少数大型私人银行外,德国从储蓄银行到州立银行,从复兴信贷银行到担保银行,再到合作银行,近2000家银行无不把中小企业业务视为重点。还有近2000家银行服务于当地企业,不以做大为目的,以控制风险不可能被击垮为目标。
中国制造业“拜师”德国力求转型
中国制造业不甘于在世界潮流中被落下,以德国为学习榜样,开始了艰难转型。政策方面,今年的7月份,工信部开始编制《中国制造2025》,借鉴德国工业4.0计划。目标是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。教育方面,从今年开始,中国向大规模职业技术教育转型,向制造强国迈入了关键一步。在人才战略方面,借鉴德国校企紧密合作的源源不断输送精英人才的模式,以及学习他们的人才理念和培养的标准。企业发展方面,制造业企业开始“求学”德国,进行深入考察调研,学习他们在技术、产品、文化、战略方面的创新经验,以及持续创新的精神动力,期待能从科技、生产、品质方面更上一层楼,借力德国先进技术,优质的市场,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向“中国创造”转变。
青岛海博传感器制造有限公司